北京日报客户端开展的“京城养老大调研”中,有关“小老人”帮助“老老人”的报道让不少读者产生共鸣。事实上,这样的暖心之举不仅存在于老人之间,还存在于老幼之间。暑假期间,越来越多“小小孩”走进敬老院,给“老小孩”带去欢声笑语,也带去精神慰藉。
温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做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陪伴
“奶奶好,我们一起来折千纸鹤。”下午快3点,9岁半的黄梓宸在位于朝阳区十八里店的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见到了坐着轮椅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们。作为微众汇慈善义工服务队的小队员,他虽是第一次跟着妈妈赵翰来到这里,但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笑盈盈地跟老人们打招呼。
发现有孩子来当“小老师”,老人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拿起彩纸跟着折了起来。91岁的刘奶奶耳朵有些背,但手头丝毫不含糊。“奶奶我教您,把这个地方压下去,再翻过来。”黄梓宸手把手地带着刘奶奶完成每一次折叠。
“我这千纸鹤折得没那么好看。”由于之前三次脑梗,73岁的汪奶奶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左手很难使上劲,但还是努力用右手折出千纸鹤。“您那是因为纸有点儿大,不太好折,其实您已经很棒了!”黄梓宸赶忙宽慰道。“这孩子多贴心呀!听得我心里暖乎乎的。”汪奶奶顿时笑逐颜开。
“奶奶您太厉害了!这么高难度,您看一眼就会了,真是心灵手巧。”在他们身旁,17岁的高可心也被90岁的邵奶奶所折服,“今天可是开了眼界,过去我以为敬老院里就是一间间屋子,老人在床上躺着,从没想过八九十岁的老人们还能这么活跃。”
为满足邵奶奶挑战高难度的愿望,高可心索性拿出手机,跟老人一起对着视频学习更复杂的折纸,“奶奶自学成才,绝对的高手!”大功告成后,高可心又陪着邵奶奶到其他桌“串门儿”。不远处,11岁的吴君正耐心地教老人们折灯笼。
“这小姑娘我见过,上次义务剪发她也来过,帮着扫地呢!”93岁的王奶奶一眼认出吴君。“其实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有孩子一起热闹热闹就挺好。”
85岁的李奶奶不由得感慨道:“我孙子都上大学了,外孙女都28岁了,好久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一下子又想起来他们小时候的样子。”活动接近尾声,队长卢春香给老人们送来可口的小面包,几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把小面包塞到孩子手里,“下次有机会还来啊!”
“再多的说教,都不如让孩子自己来体验,只要来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吴君的姥姥方素明已经做了三年的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吴君也喜欢上到敬老院服务。
“平时很难有机会见到这么多高龄老人,跟老人们接触多了,很自然地就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尊老敬老。”吴君发现,这些经历也在无形中改变着自己,“吃饭的时候知道要等长辈先动筷。在小区里遇到老人,也会主动打招呼,称呼从‘你’改成了‘您’。”
惊喜
认知症老人们 跟着一起朗诵
“爷爷奶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朗读的是《北京晚报》选段。”在丰台区大红门锦苑小区的养合老年公寓,由北京日报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组织的“党报走进敬老院”活动如期举行,来自极光慈善义工队的小队员杨斯褕用读报的方式开场。
台下,数十位老人兴致勃勃地看着孩子们带来的精彩演出。103岁的胡奶奶是这里的老寿星,原本坐在后排的她,一看到孩子过来,赶忙提出想到前面去,离孩子近一点。
“大家好,我叫李昊桐,今年10岁了,给大家说一段评书《姜子牙算卦》。”李昊桐口齿伶俐,落落大方,身着长衫亮相,博得阵阵掌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桾懿的诗朗诵《七律·长征》刚一开口,台下就有老人激情澎湃地跟着朗诵起来,坐在第一排的贾阿姨声音格外洪亮。
“贾阿姨其实是位认知症老人,平时经常犯糊涂,可在孩子面前,她精神头十足,像是换了个人。”养合老年公寓的院长宾雪为老人们的状态感到欣喜,“孩子给老人带来的精神慰藉是无可替代的,老人能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不管孩子演什么,演得怎么样,老人们都很开心。”
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94岁的周奶奶打心底里高兴。“这些孩子跟我的重孙辈差不多大,今天见到他们,就跟见着自己家孩子一样亲。”周奶奶笑着说,“住在这儿不愁吃不愁喝,就是盼着小孩子们能多来,活跃一下气氛。”
孩子们的演出结束后,老人们也纷纷走上台前,齐声唱起了年轻时的歌曲。张爷爷站在最中间,唱得十分投入。
“张爷爷也是认知症老人,刚来那会儿是被救护车拉过来的,情况很不好,家属万万想不到,老人家现在还能上台唱歌。”看到这一幕,副院长鲍昌月颇为动情,“老人们看到孩子那么可爱,会忍不住想去抱一抱,孩子们的暖心回应也让他们感到特别幸福。有时候,孩子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让他们激动好一阵子。”
到了最后的合影环节,张爷爷轻声提醒孩子们不要让证书挡到脸。“这种对孩子的关心,完全是出自本能。”宾雪不禁感慨,“认知症老人或许已经不认识身边人,但他们心底的善意一直都在。”
期待
尝试更多互动 带去温暖抚慰
“孩子们今天很用心,特意准备了老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传统评书,这对于唤起他们的记忆很有帮助。”宾雪说,认知症老人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短期记忆衰退,不太能记得住最近发生的事,但他们的长期记忆并未完全消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唤起老人记忆深处的东西。“比如,他们曾经熟悉的一首诗或者一首歌,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这些都会在特定情境下被重新调动出来。”
在养合老年公寓,失能失智老人占比超过90%。“他们在台下或许未必都能看懂或听懂,也未必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但他们渴望参与其中,感受这样的氛围。”鲍昌月把老人的一些现场视频发给家属,很多家属都觉得难以置信,“他们平时也很少能见到老人如此活跃的一面。”
宾雪相信,老人们入住养老机构,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照料,还有精神生活的关怀和滋养。“孩子给老人带来更多朝气,老人会被孩子的活力所感染,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我们经常说‘老小孩’,其实老人到了一定年纪,确实跟孩子的心智很像,一老一小在一起会特别和谐,童年和暮年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宾雪看来,老人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沉淀,也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让孩子对老人有更全面的了解。
“公益就是相互给予爱的过程,孩子参加这类活动不是比赛,本身没有压力,会得到老人真诚的鼓励。”活动结束后,极光公益秘书长毕沙沙收到不少队员的反馈,“好多家长感慨,孩子不仅在上台表演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也对孝敬老人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毕竟,有接触才有了解,之后才会愿意参与,愿意给予爱。”
作为“党报走进敬老院”活动部负责人,关军和谭群英一直在想方设法为敬老院注入新鲜血液。“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与100家养老机构的共建合作,联络爱心读者、志愿者、义工队等,走进共建养老机构,平均每周举办一场‘爱老敬老’主题公益活动。”关军说,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包括组织文艺演出、陪老人们游园、给“寿星”过生日、推广健身活动等。
“今后可以尝试让孩子跟老人之间有更多互动。”宾雪憧憬着,孩子和老人一起到屋顶花园摘菜,让他们在近距离的相处中,建立起更深入的感情,也给老人带去更多温暖与抚慰。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宗媛媛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