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人家·共同富裕的故事|麻沙聪“敏”,千年淮山辟蹊径,江坝致富“钱”景好

2023-03-01 17:21:15   来源:东南网

初春时节,在建阳区麻沙镇江坝村的淮山地里,专业的淮山挖薯工正在进行最后一批淮山的挖掘采收工作。只见老练的挖薯工用宽15公分、长25公分的特制锄头,快准狠地一锄,土里便露出一段褐色的淮山。再用薯锹垂直向下,沿着淮山丰硕的身形挖出一条1米多深的沟,小心轻轻地拽动,一臂多长的淮山带着泥土的气息被拔了出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淮山列为滋补上品,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的建阳区麻沙镇,因多沙而得名,是种植淮山的天选福地,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优势,使这里的淮山口感丝滑松软,淀粉、胶质含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麻沙镇江坝村更是被誉为“福建淮山第一村”。在江坝村土生土长的陈国敏就是在淮山地里滚大的,从种植淮山到如今经营淮山加工厂,他对淮山有着独特的情怀。


(相关资料图)

陈国敏展示收购来的淮山 范世鹏 摄

子承父业,耕耘地里的“金疙瘩”

“光是选田就大有学问,要带沙的土,还要是黄沙,白沙黑沙都不好。”谈及淮山种植,陈国敏很有经验,“干旱就要多灌溉,雨水多就要挖沟排水,在季节性病虫害高发前要做好预防,像三四月份的炭疽病、七八月份的红蜘蛛,还要仔细观察它根部的生长状态,不能有烂根黑根。几乎整日都在田里,不是勤劳的人还真干不了。”

“别的也不会干,就只会种淮山。”受家庭环境影响,18岁的陈国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种淮山,开始他与淮山的不解之缘。“选田、开沟、段插……这些种植流程和技巧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已经形成了成套的体系。”淮山的种植经验在麻沙众所周知,只要肯吃苦,种植并不困难。

然而,“麻沙虽家家户户都种淮山,可大家各种各的,遇到价格不好,淮山滞销,很多人宁愿让淮山烂在地里也不去挖。”陈国敏无奈道。

麻沙淮山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另辟蹊径,淮山越走越远

看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传统的售卖市场也难以做大,年轻的陈国敏脑袋活泛,琢磨着如何才能够让淮山有个更好的价钱。

陈国敏放弃了淮山种植事业,找来合伙人开起了国诚加工厂。与镇上其他的加工厂一样,国诚加工厂将村里人采好的淮山收购来,再把清洗、剥皮、挑拣后的淮山运送到周边市场或者是批发给商贩。但受制于淮山的保存和运输难题,市场辐射范围有限。

“种淮山的那几年,我还帮河南的收购商做收购,将淮山收购后运到河南加工生产成淮山片。”陈国敏想,“如果我把淮山直接加工好,再卖给有需求的商家,既节省了运输和时间成本,还能增加收入,不是两全其美吗?”想定后,陈国敏说干就干。2015年,南平市建阳区国诚薯厂成立。厂里花大价钱购置了6台烘干机,经过加工烘干后,“灰头土脸”的淮山变身雪白的淮山片销往全国。那一年,找订单,见客户,陈国敏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市场口碑的建立,工厂收到了许多海外订单。“海外订单要求高,就连淮山片的厚薄度都有要求。”陈国敏回忆起当初很是辛苦,日本的收购商派遣专门的质量监督员,淮山从采收到烘干成片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订单,工人们常常连夜加班加点。“好在后面形成规范,厂里也规划出合理的时间安排,工厂慢慢上了轨道。”

陈国敏展示正要加工的淮山 范世鹏 摄

“淮山加工最关键的一环是烘干。”陈国敏吐露,这也是他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

由于旧的烘干机烘干不到位,出口订单惨遭退单,陈国敏痛定思痛,置换了全新的烘干机。“新的机器调节温度很快,可以极大的保证淮山片的质量。”陈国敏说,“原先的老机器一锅只能烘7000斤,现在的机器能烘一万多斤,大大提高了产量和效率。”

如今,南平市建阳区国诚薯厂面向海外,主做淮山片,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工人正在打包货物 吴大灼 摄

产业打造,振兴致富有妙招

目前,淮山作为江坝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共种植淮山5000余亩,亩产量可达3000余斤,为农户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工厂的订单带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大量种植淮山又为村里的农民提供多个“挖薯”岗位,此外工厂的生产也吸纳了村里妇女等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致富。

“挑选、清洗、去皮、检验、切片、烘干、打包、装箱,一整个流程下来都离不开人力。”

据陈国敏的介绍,工厂里除了检验和烘干的人员是固定的技术岗,其余人员都来自于村里剩余的劳动力。需求大时,工厂可吸纳一百多个村民。“平时在家带孩子,闲碎的时间比较多,一有空就过来,大半天也能有个一百五六十的工钱。”工厂里,负责去皮的阿姨笑容灿烂,“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点小钱。”

种植户采挖淮山 吴大灼 摄

近年来,麻沙镇把淮山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引导扶持农民种植淮山,打造本土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为提升淮山产业效益,麻沙镇在引进先进淮山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深化淮山产品深加工,增加淮山产品附加值,推出淮山粉、淮山片、淮山面、淮山饼、淮山米粉等系列产品,远销香港、北京、广州、厦门等地。同时,还积极提升农产品品质,发展绿色农业,目前“麻沙淮山”已获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称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据了解,麻沙镇下一步将成立淮山合作社,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以此稳定淮山收购价格,让农户种植淮山再无后顾之忧,扩大产业,增值收益。

麻沙淮山种植地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小淮山,大“钱”景。如今,麻沙镇已成为闽北最大的淮山集散地,种植超万亩,年产值上亿余元,“麻沙淮山”也成功入选“武夷山水”品牌产品,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些挖完之后就要进行整地搭棚,好赶在清明前后把新一茬淮山种下。”陈国敏看着广阔的淮山地,对新一年的经营充满期待。

东南网出品

总策划:曾武华 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监制:许上福

记者:肖练冰 陈艳 通讯员 练达

责编:李雅兰 林瑶

海报:林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