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他的画中,聆听光的“奏鸣曲”
作者:陈俊珺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持续吸引着大批观众,其中有一幅英国国宝级画家的作品不可不看,它就是威廉·透纳的《海洛和利安德的离别》。
(资料图)
透纳一生痴迷于描绘大海,他笔下的云彩变幻与天光水色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
光就是色彩
在2020年发行的新版20英镑上,首次出现了一位画家的头像——透纳,他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也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
凭借对色彩和氛围渲染的造诣,透纳被公认为“光之画家”。他一生高产,留下了550多幅油画、2000多幅水彩画和30000多幅纸上作品。他生前拒绝画廊的收购,将大部分画作都捐赠给自己的国家。在20英镑上,印有一句透纳的名言“光就是色彩”,这句话是对其艺术特色的真切诠释。
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海洛和利安德的离别》作于1837年,主题源于古希腊文学家和诗人穆塞俄斯的爱情诗歌《海洛和利安德》。海洛是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女祭司,住在分隔欧洲和亚洲的赫勒斯滂海峡上的一座塔中。她爱上了住在亚洲一边的利安德。每天晚上,海洛都会点亮一盏灯,引导利安德越过水域来到她身边。一天晚上,灯不小心灭了,利安德因此淹死在大海中,海洛悲痛万分,从塔上一跃而亡。
在西方艺术史上,历史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位于构图中心,透纳却将这对情侣描绘在水边的阴影中,表现他们的诀别。画面中心的焦点则是汹涌的大海撞击着岩石,幽灵般的海仙女融入波涛的海浪和多云的月夜。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法国风景画家克劳德笔下古典主义的平衡构图,充满情感的色彩和氛围渲染令人难忘。
画不尽的大海
1775年4月23日,透纳出生于伦敦,他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透纳的父亲是一名理发师,他喜欢将儿子的画作陈列在理发店的橱窗里。
透纳14岁就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起初他喜欢画水彩画和铜版画,21岁开始画油画。他的油画如水彩一般色泽透明、光彩夺目。《海上渔夫》是透纳首次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令他备受赞誉,评论家认为他具有一种独创思维。现今英镑上所印的透纳自画像是他24岁时所画,两年后,透纳破格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会员。
透纳一生都有大海情结。他从小在泰晤士河畔长大,工业革命时代的伦敦如同一个大烟囱,他常常透过烟雾看着过往的船只。光线、烟尘、雾气、水、船只成为他用一生描绘的场景。
1802年,27岁的透纳横渡英吉利海峡去欧洲大陆,途中他遭遇了一场暴风雨的袭击,险些溺水。死里逃生后,他画了一幅《加莱码头》,这幅作品有别于他过去的画法,看起来似乎尚未完成的画面非常精彩地捕捉到了真实世界的影像。
1819年,透纳第一次来到威尼斯。那里的阳光给了他新的灵感,他似乎想要超越习以为常的现象世界。《暴风雨》《黑斯廷斯港口外的海难》《海上之火》等名作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用色令人联想到自然的神秘力量。
透纳晚期的大部分作品是在英国海滨小镇马盖特完成的。这些作品越发简约,汹涌的波浪看起来逸笔草草,但若站在稍远处欣赏,就会感到气势撼人,这或许来自画家对生命的体悟。那时候,透纳经常乘船往返于伦敦与马盖特之间,据说他曾让水手把自己绑在船桅上,观察海面上翻滚的海浪、沸腾般的泡沫,以及太阳的光线和云层的关系。
在一次航程中,透纳目睹了曾经参加特拉法加海战的无畏号战舰被拖到泰晤士河边的船坞解体的场景,于是他创作了《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在2005年的一次公众投票中,这幅悲壮的《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当选为最受英国人喜爱的绘画作品,现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这幅作品的局部和透纳的自画像一起被印制在英镑上。
印象画派先驱
透纳也常常在作品中描绘现代机械和工业化带来的变化。1844年,他完成了一幅杰作《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画面中一辆蒸汽机车裹挟着蒸汽和风雨呼啸而来。有学者认为,画中描绘的地点是建于1838年的梅登海德铁路桥,桥下是泰晤士河,透纳曾多次去那里写生。
这幅画被一种朦胧虚幻的气氛笼罩,令许多早期印象派画家赞叹不已。水中腾起的薄雾、遮蔽天空的雨水,以及来自机车的蒸汽与浓烟混在一起。哪怕站在原作面前,也很难看清其中的所有细节。如今,这幅作品也被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细看画面的左下角,一对情侣在河面荡船,离他们不远处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以此衬托出铁路桥的高大。两座桥之间的草滩上有一群人在聚会。这些看似次要的景物,似乎表达了画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浪漫主义是文学与艺术的主流,不少画家、作家、诗人、音乐家通过各自的作品表达着“回归自然”的心声。纵观透纳的作品,无不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气息。
1871年,也就是透纳去世20年后,莫奈与毕沙罗在伦敦发现了透纳的画作。他们对画中那些富于变幻的色彩十分惊讶,两人细细地研究透纳的作品。在他们看来,透纳的艺术手法是空前的,尤其是他后期的画作不再拘泥于细节,而是将具象形体都融于光与色的奏鸣曲中,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透纳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法国与英国的印象主义画家。西方美术史学者们在谈及19世纪印象主义时,都不约而同地把透纳视为这一画派的先驱。有学者认为,印象主义的开山之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或多或少受到了透纳《月下煤港》的影响。
延伸阅读
他们共同改变了英国绘画
约翰·康斯特布尔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他比威廉·透纳小一岁,两人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画家”。
如果说透纳是年少成名,那康斯特布尔则是大器晚成,他直到不惑之年事业才有起色。康斯特布尔的创作题材主要源于他出生和成长的萨福克乡村。他从鲁本斯和克劳德的作品中寻求色彩和构图灵感,既准确又深情地描绘了这片他熟悉的地方。
与透纳不同的是,康斯特布尔擅长描绘宁静而富有意味的田园风光,他笔下的一草一木甚至能传达出比梦境更为优美的景致。他以纯朴的现实主义自然观描绘明净的大自然,被认为是最诚实的大自然的讴歌者。
此次亮相上海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就有一幅康斯特布尔的作品《史特拉福磨坊》。史特拉福磨坊曾是一家水力造纸厂,位于斯托尔河中的一个岛屿上,距离康斯特布尔出生的东贝格霍尔特约两英里。画中的磨坊位于树荫下,阳光在树木间嬉戏,洒落在蜿蜒河流旁的一道窄门上。
《史特拉福磨坊》是康斯特布尔1819年至1825年期间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6幅画作中的第2幅作品,英国家喻户晓的画作《干草堆》则是这一系列的第3幅。这幅作品看似描绘的是普通的英国乡村景色,其实饱含浓浓的乡愁:人们在土地上劳作和生活,画面中有洗衣的妇人、捕鱼人和狗,右侧草坪的远处是一群正在晒甘草的人,左边的村舍前有一个磨坊。这一表现工业革命之前人与自然和谐无隙景象的作品成为英国最著名的画作之一。(陈俊珺)(陈俊珺)
X 关闭
X 关闭